毛主席用一生诠释:只要我还在谁都别想搞干部特权
101
2025-07-17
夏天一热,头发都能晒焦。高温底下,身体像锅里煮,药一吃下去,事情就变得复杂了。尤其是吃着降压药的老年人,这几样事儿,躲不过,拖不得,更不能不当回事。
天一热,血管一扩,压就掉得快。吃完降压药,人可能还没出门,血压就已经“打折”了。张伯礼院士提醒大家,高温天吃降压药,不是照方吃完就完事,里面有门道,有讲究,得打起精神注意这六个容易被忽视的隐患。
第一个隐患,是晨起低血压。夏天一热,夜里出汗多,醒来一身黏糊,水分早就悄悄流走了。血液变得又稠又慢,早上起床一坐起,眼前一黑,头一晃,像坐了转椅。
特别是吃着钙通道阻滞剂这类常见降压药的人,血压本就容易波动,加上空腹、脱水,一低就低过头。这个时候,别急着起,先躺着动动脚,再慢慢坐起,别让血压“突然刹车”。
第二个隐患,是出汗太多引起电解质紊乱。人不是一台机器,汗不是单纯的水。流汗,其实是身体“偷偷”在丢钾、丢钠、丢镁。降压药里头有一类叫利尿剂,它本身就会让人把钾排出去。
高温天再一出汗,两头夹击,钾一掉,人就容易心慌、腿软,还可能胸口发紧。电解质这个词听着复杂,其实就像是身体的“电池液”,一稀释,电压就不稳了,心跳也跟着乱。
第三个隐患,是药和热天“合起伙”降得太猛。高温本身就会让血管“松懈”,降压药再一压,有时候就像给已经瘪的气球再放一口气。
人会觉得没劲,头重脚轻,走路像踩在棉花上。这种“合力降压”,最容易在午后或刚吃完药的时候发生。特别是刚换药、刚调整剂量的朋友,得格外留心。张伯礼院士提醒,若感觉太过头,别硬撑,先坐下,扇扇风,喝点淡盐水,缓一缓。
第四个隐患,是忽视饮水节奏。不少人一口气喝半壶水,想着补回来。其实身体不认大口灌水这一套,它讲究的是“细水长流”。喝太猛,反而容易稀释血液里的钠离子,让人更虚。正确的做法是,早上醒来先来一小杯,上午、下午各喝几次,别渴了才想起水在哪儿。
特别是吃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的朋友,饮水量更要掌握好,喝得太多,可能对肾反而是负担。
第五个隐患,是忽略饮食里的“隐形盐”。夏天口味变清淡,有些人就放开了吃凉拌菜、喝点汤,但这些食物里的钠,可不比炒菜少。
像泡菜、酱黄瓜、番茄酱、老火汤,都是“偷盐高手”。降压药在前面压着,盐在后面推着,血压就像跷跷板,摇来摇去不稳定。吃饭时多看看食物标签,控制盐的摄入,不只是少放盐这么简单。
第六个隐患,是血压仪“偷懒不查”。不少人图省事,觉得“吃药了就稳了”,血压仪一个礼拜都不碰一次。其实血压像天气,说变就变。
特别是高温天,药效和天气在打架,今天好好的,明天就可能偏低。定点测、定时量,是掌握身体情况的“望远镜”。建议早晚各量一次,坐稳、平静、手臂放平,别刚干完活就测,那不是血压,是体力反应。
吃降压药的人,就像开车下坡,一边得踩刹车,一边得看路况,不能光顾低头踩油门。高温天里,身体像一台开了空调的老车,水分在蒸发,零件在发热,降压药一压,车速一慢,整个人就容易“趴窝”。
张伯礼院士提到,高温天气对血压的影响,就像是给药物加了“放大镜”,原本平稳的血压,可能会因为一场午后的大汗,或一顿咸口的晚饭,就“拐了弯”。所以,药不能一成不变,生活方式也得跟着转弯。
不少人问,吃降压药到底能不能晒太阳?答案是:适当可以,但得挑时间。上午十点前、下午四点后,太阳不狠,热度也降了,这时候出去走动走动、通通风,是好事。
可别在正午顶着太阳出门,尤其是吃着β受体阻滞剂的老朋友,这类药会“掩盖”热感,让人不知不觉就中暑。
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点,就是药不能乱停,也别擅自加减。有的人一热就觉得血压低了,干脆不吃了;有的人觉得头晕,就自己减半。这种做法,像是把方向盘随便交给情绪,风险太大。调整药物,只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万不可凭感觉来决断。
总之,夏天不只是热,还是个“隐形考验季”。血压像竹竿,风大时它晃得更厉害。吃着降压药的人,就得像守着炖汤的火候,时时留心,不紧不慢。药吃得对,水喝得稳,盐控得住,心里才踏实。
健康不是靠硬撑,也不是靠“吃药就行”。它像一盆老汤,火候、食材、调味,样样讲究。高温天把身体“煮”得发软,咱就得多一份细心,把这些看似小事的隐患,放在心上。
声明: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,仅用于健康科普,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,若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参考文献:[1]张伯礼.高温天气下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建议[J].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,2023,21(14):5-7.[2]李红,陈磊.高温季节高血压患者用药风险及管理对策[J].中国药物与临床,2024,24(02):208-210.[3]王燕.高血压患者夏季生活管理要点[J].实用老年医学杂志,2024,38(04):456-459.#优质图文扶持计划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