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交易员的临别告白:中国股市背后的庄家是谁?我整整读了10
120
2025-07-25
在造价计价领域,软件种类繁多。随着AI技术的蓬勃兴起,越来越多的计价软件纷纷推出了AI组价、智能组价、云组价等前沿功能。像广联达、宏业、鹏业、新点、智多星等,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代表。尽管当下的智能组价技术尚不成熟,但这无疑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,众多计价软件都在积极拥抱AI浪潮。
不仅如此,除了计价软件,不少其他与造价相关的应用产品也投身于AI组价功能的开发,小匠AI智能组价便是其中之一,且做得有声有色。于是,有人断言,传统的算量组价方式终将被AI所取代。
诚然,当下有不少人对AI组价持怀疑态度,认为它根本不可靠。毕竟,目前大多数AI组价主要是基于案例进行匹配,一旦案例有误,组价结果就可能全盘皆错。我承认这种情况确实存在,也正因如此,我才说目前的智能组价还不够成熟。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,一味地抵触它,而应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。
这不禁让我想起当初电算化刚出现时,那些习惯手算的人对其充满质疑,不愿相信。可如今回过头来看,我们或许会觉得当时的想法有些短视。同样,面对AI组价的出现,大家也不必担忧自己会因此失业。
AI组价,说到底,不过是一个工具,就像一把更高级的锤子或扳手。它自身能完成的事情有限,真正发挥作用,还得依靠我们造价人去操控、把关和决策。我曾说过,取代造价师的不会是AI,而是那些善于运用AI的造价师。技术会淘汰落后的工具,但永远不会淘汰那些能够巧妙运用工具的人。
我时常看到一些造价人在网上四处求资料,资料查不到就算了,就连安装个软件都束手无策,这实在让我有些无奈。他们仿佛成了只会算量计价的“机器人”,对其他事物一无所知。我在想,等AI技术真正普及开来,如果他们还抱着旧有的观念和方法不放,那可就真的岌岲可危了。
各位造价人一定要牢记,技术变革淘汰的从来不是某个岗位,而是那些无法适应新环境、不愿升级工作方式的从业者。
所以,大家该学习新知识就学习,该尝试新技术就尝试,不要抵触,而要积极拥抱它、驾驭它,让它成为我们工作中的得力助手!未来的路在我们自己脚下,但需要我们主动伸手去开拓!